在金融圈,他就是一位普通的金融干部。可在作家圈,他可是数得上的大名人。他就是阎雪君。
近日,在一个叫做《2017中国小说:一个人的排行榜》上,我又见到了阎雪君的名字。 阎雪君,现任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主席、中国金融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兼任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协会宣传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阎雪君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从村里、乡里,干到县里、市里、省里,又干到了北京去。他当过信用社员工,宣传干部,也从事过银行工作,如今已成为知名作家。2000年10月,他的首部以农村信用社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原上草》,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后,在业界引起很大反响。 前不久,他的长篇小说《性命攸关》在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最高级别杂志《中国作家》发表,开创了金融作品登陆该杂志的历史先河。 据悉,到目前,阎雪君已发表文学作品360余万字。其中发表和出版长篇小说5部;发表中短篇小说、报告文学、戏曲剧本70篇(部)。其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深厚的大地情节和鲜明的金融特色。是一位深受读者爱戴的金融作家。 十年磨一剑。阎雪君在蛰伏多年后,再次推出长篇力作《天是爹来地是娘》,于是,金融扶贫题裁的长篇小说先河又让雪君首次挖掘开来。 这篇长篇小说,以金融扶贫为主线,在灵与肉的交织中深刻揭示了社会转型时期的美与丑、善与恶、失落与救赎。在精准扶贫的现实语境下,成功塑造了一心为了乡村发展的基层金融干部形象,弘扬了以民为本的主旋律,创造了寒冬里的春天。小说还重笔反映了人类与土地的生存关系,欲望与人性的博弈,人生与信仰的纠缠。小说题材独特,故事曲折动人,人物性格鲜明,极具生活气息,不失为一部好作品。 有评论说,农村、金融、信天游,是组成阎雪君颇具励志和传奇色彩人生的三要素,也是他文学创作的不竭源泉。进入新世纪后,他的工作地点已经是中国的心脏地带,长安街、金融街,但他在京城和塞外雁北的不断往返中,始终牵挂着自己的家乡,不仅在家乡种植着百亩田地,也因此获得了近距离观察和感受中国农业发展、农村变迁、农民现状的宝贵窗口。阎雪君的新作《天是爹来地是娘》触及了很多时代的大命题,如精准扶贫、金融扶贫、集体资产流失、土地流转、大农业等;也呈现了当下农村生活的诸多矛盾,如新的恶霸势力滋生抬头,乡村伦理体系面临崩塌;还描绘了新农村的风情,塑造了农村各色各样的生动人物。可以说在金融扶贫的主题下,绘制了一幅全景式的当下中国农村画卷,上演了一场高亢嘹亮的信天游大戏。 阎雪君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农家子弟,参加工作后又是多年在同农村直接打交道的信用社、农行工作;调入农行省分行后还直接参与了扶贫工作,在1995年就曾写过关于扶贫的报告文学《"财神"扶贫不靠钱》,那时他就提出了先进的扶贫理念,提出要同农民建立鱼水情,情感上首先要融合;扶贫要扶志,要解决农民思想上的贫困,如果扶贫只是助长了农民等靠要的思想,那脱贫也会返贫;扶贫要依靠市场,产业扶贫要按照市场规律来;扶贫还要扶教,让农民有文化,懂科技,变输血为造血。那时的扶贫工作还未达到今天的"精准扶贫"阶段,但他提出的这些扶贫理念在今天依然能应用到实践中去。 成为中国金融作协主席后,他又参加了中国作协组织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活动,又回到自己的故乡深入调查研究农村问题。所以,他很自然地处在了扶贫、农业和他的本职工作金融的交汇点上。在《天是爹来地是娘》中,令人惊讶的是,闫雪君触碰到了很多时代的大命题:农业扶贫、精准扶贫、金融扶贫。在他前期的长篇小说创作中,一般只写作一个方面,而这一次却对这些大命题进行了穿插交织的集中式书写。 在文学版图上,阎雪君力图以"香水沟"构建自己的领地。《天是爹来地是娘》依然是以塞外小村香水沟为背景。这部小说中,金融扶贫和精准扶贫相结合。正如书中所写,在精准扶贫以前,金融扶贫以"天女散花"的方式平均分配到农民手上,人均几十元,不仅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还造成了银行的不良资产,加重了农民债务。进入精准扶贫阶段后,贷款同具体项目相结合,首先解决香水沟村的"打井建塔"问题,再扶持农民进行大棚蔬菜种植,最后在蔬菜销售上给予贷款支持,形成了产业扶贫。 小说中关于金融扶贫这一部分,是由香水沟外来工作人员完成的。其中有蹲点扶贫干部金炜明,既以扶贫从城市返回乡村,也带有寻找自己身世的使命。他对香水沟扶贫工作进行了整体设计,初步打造了香水沟的农业产业体系。信用社主任石头,是农民的贴心人,能设身处地为农民解决燃眉之急,在机井拍卖和大棚蔬菜销售上,为农民解决资金问题。他为了爱情甘于拉边套,是个有责任有担当,爱农村爱农民的好干部。最后石头为保护信用社资金献出了生命。 小说对农村金融的整个运行体系和整体现状做了全面的描述,这要得益于作者多年的在农业金融战线上的工作经历。农业银行作为国有商业银行,主要服务于国营企事业单位和乡镇企业等。信用社作为农民参股成立的合作金融机构,直接服务于农民,同农民利益更紧密关联。小说中农民的金融需求主要是信用社来提供的,金融扶贫也主要依靠信用社。因为民间非法集资、高利贷的猖獗,严重扰乱了农村金融秩序,甚至引发了信用社的挤兑风波。农村金融有着额度小涉及面广的特点,面对一线需要有灵活多样的形式,这也对金融创新提出了要求。 《天是爹来地是娘》除了扶贫,还主要写了农村集体资产流失问题。自十一届三种全会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土地重新分田到户,农村经济很大程度上由集体经济恢复以前的小农经济,集体经济在很多地方遭到削弱甚至名存实亡。土地承包虽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也有自身的局限性,不利用形成大农业的规模经济,不利于农业机械化,不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在集体经济时期积累的集体资产,如何利用和处置成为一个遗留问题。在中央出台关于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的意见前,因没有统一明确的规定,各地各自为政,集体资产流失严重。阎雪君是最早关注到农村集体资产流失的作家,在《天是爹来地是娘》中,他借扶贫干部金炜明和村官何晓娜之口,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集体资产流失的形式有:先包后买,先租后买,转移债务,侵吞集体耕地补偿金,哄抢偷盗等。集体资产流失早、种类多、分布广、数量大。集体资产流失造成的后果是牵制、抗衡集体经济发展,盘剥农民,扰乱农村金融秩序,加剧农村社会矛盾等。 阎雪君的文学领地香水沟地处雁门关外,自古是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交合之地,民风粗犷豪放,并不像中原之地有着深厚的宗法制度传统。阎雪君笔下常有倾向于自然主义的男女风情描写,实际在较为正统和主流的金融界是不太被人理解的。但若能感受一下塞北农村的气氛,就会理解这样的初衷。这里的土地是裸露的,丰收的庄稼散发着蓬勃野性的气息,苦寒的生活阻挡不了信天游,也阻挡不了农民对情欲的向往。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各种新生乱象层出不穷,仍然考验这乡村的伦理道德底线。 在《天是爹来地是娘》中,还是因为受制于贫穷,所以有了求生存的偷情;因有情人难成眷属,有了冲破伦理道德的移情、拉边套;有男性壮劳力都进城务工,独守空房女性的生理饥渴;有进城务工男女为解决生理问题的临时搭班组合此外,阎雪君还写到了一个很前沿的命题:代孕。这样一幅图景,让我们看到的是乡村伦理道德体系的崩塌。 《天是爹来地是娘》这部小说是阎雪君写作题材的集大成之作。小说采取平行结构,大多数章节是独立完整的故事,然后用扶贫和机井拍卖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一体。看得出,作者的农村生活经验是非常丰富的。作者善于观察,长于总结,收集了很多第一手的材料。有很多生动的风俗描写,比如儿时的灌田鼠,给骡马配种,失传的钉碗盘手艺。这些很多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比如书中陆占春家安装电话后成为全村人的公用电话,成为全村的义务接线员,这是闫雪君为父母安装电话后的真实情景。作者显然也很了解当下农村的很多实际状况,比如大棚蔬菜技术,细到蔬菜如何间种套种等。 小说的语言俚俗生动,雁北方言的运用活灵活化。雁北地区地处多民族交汇之处,民风泼辣强悍,语言本身很具活力。大同人尤其嘴皮子溜,口才好,阎雪君就深得当地精髓。在小说里,形容人着急用的是:"人家滚油烧心哩,你还东吴招亲哩。"形容燕百合和宋小蝶两家换亲:"我不嫌你驴丑,你也不能嫌我猪黑。"很巧妙地形容出了所谓"门当户对"。小说中这样的语言比比皆是,这样的语言才是农民的语言,是从农民口中直接说出来的,不是从书本上读来的。 就凭阎雪君对农村和农民这种深厚的感情,不用问也能断定他一定是个孝子,"天是爹来地是娘"就是他的由衷之言。他虽然早已是城里人,如今甚至是北京人,但对农民的理解和热爱依旧不减丝毫。他书里写了形形色色的农民,他曾总结过中国农民的特点:勤劳、真诚、实际、知足、乐观、热情、灵气、炽热、个体户、保守、软弱、精神胜利、认死理等深刻的理解源于深刻的热爱。除了孝敬父母,帮助乡亲,阎雪君这么多年还资助了一百多位农村学生上学,还帮助其中的很多人解决了工作问题,他真正做到了回馈故土,造福一方。 阎雪君的文学土地非常丰饶,他在这篇土地上耕耘收获,建造了自己的文学天地。阅读阎雪君的《天是爹来地是娘》,有年少时阅读《艳阳天》的感觉。那时我们憧憬的农村是艳阳天式的,有好人坏人,阶级斗争,但是在一片和谐中运行,是那时每个人心中向往的田园牧歌。在当时的语境下,觉得《艳阳天》是很不错的。闫雪君年少时读的第一本小说就是《艳阳天》,也许农村生活的文学场景,那时已在他的心底留下了投影。不管时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都希望中国的农村是艳阳天,因为那里是我们的故土,是我们的根。正如小说的题目,天是爹来地是娘,敬畏天地父母,让我们知道自己的来处,也会知道自己的去处与归途。 有一次,有位记者采访阎雪君,问他如何给自己定位?他说:“其实我就是个四不像。因为我参加中国作协活动时,人们都说我是银行人,但金融系统的人又都说我是个作家;回到村里,乡亲们说我是城里上班的人,而京城里的同事却又说我是村里人。” 所以,作为雪君的好朋友,我斗胆给他定了位:凡人•名人•阎雪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