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几十年来,县域农信机构一直以存贷利差收入为主要利润来源。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和加速,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县域农信机构在农村金融市场上的优势正明显减弱。加之2020年遭遇疫情冲击,世界经济增长低迷、国际经济贸易摩擦加剧、国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诸多困难挑战,县域农信机构在县域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巨大挑战,农信社如何在新形势下找准定位、服务特定人群、专注特定业务,寻求差异化的经营才是生存之道。 主动出击,深挖县域金融市场。农信机构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吸收存款,其中大部分是储蓄存款,且以高成本的定期存款为主,金融产品比较单一,这就削弱了农信机构的盈利能力。一方面农信机构要以巩固县域市场为前提,紧跟城镇和城乡一体化,逐步构建社区金融服务,为社区居民、小微企业提供错时服务及其他增值服务。另一方面要因时而变,顺手而为,继续完善银行卡、手机银行、缴费业务等便民产品功能,加大使用电子产品在消费、旅游、娱乐、车站、机场等行业优惠力度,提高客户体验感,并结合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加强营销,提供差别化、个性化金融产品,特别是借助农贸市场、乡镇小超市、金融便利店甚至大棚种植户的客户通过移动支付提高小额支付、高频支付,争取更多资源。 战略转型,发展资金运营业务。农信机构要积极投身于金融市场,利用富余资金,拓宽收入渠道,积极参与银行间市场的创新产品,不断加强与银行业、券商等机构合作,加大债券投资、同业存放、同业存单、票据转贴等有效资金运营手段,改善资产结构、提高流动性管理、扩大盈利,有助于推动农信机构业务转型和战略转型。 守住初心,做好普惠金融服务。2020年面对疫情冲击,党中央强调要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对做好金融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县域农信机构,重任在肩。加大县域信贷投放,重点支持县域金融发展,重点支持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扶贫攻坚项目。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办贷效率,创新信贷产品,培育优秀客户经理,能够对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迅速作出反应,大力挖掘市场潜力,加大对资金有迫切需求的中小客户的引入,拓展二手房按揭、旧房装修按揭、汽车按揭贷款。要始终牢记服务“三农”宗旨,加大对支农再贷款投放,为农民增收提供有力金融支持。要始终立足服务当地实体经济,强化金融支持助力中小微企业纾困。积极对接政府部门,多渠道收集整合企业信息,做好差异化金融服务,齐心协力支持小微企业。 坚持创新,依托科技助力。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广,金融科技对金融服务创新的营销越来越大,银行业务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农信社作为县域银行,由于客户量大面广,需求千差万别,难以单独应对银行业科技竞争,依托省联社打造全省集中的信息科技总平台,建立信息系统建设,整合各类资源、发挥规模优势、满足个性化需求。在经营管理体制、网点设计、特殊服务方面要更接地气,顺应互联网、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趋势,整合优势资源,更加注重客户金融体验。 以人为本,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县域农信机构存在部分员工文化素质较低,业务能力较差,且存在人才队伍断层,干部老化现象。所以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和人才储备迫在眉睫。一要落实员工管理,合理设置岗位,加强专业岗位人才储备。二要积极组织员工参加相关业务知识的各种专业培训,也可以多形式开展学习交流,向先进的同行学习成功经验及方法。三要通过绩效管理、绩效考核,加强人才激励机制。 防范风险,加强合规经营。农信社在县域发展中面临风险管理难度大、信用风险违约及不良率相对较高的问题,因此要加强金融风险风控能力建设。通过全面排查、现场检查等措施加大不良贷款和关注类贷款管控,加大不良类贷款处置力度。同时强化员工合规操作风险意识是重中之重。严格执行前中后台操作分离制度和分级审批制度,加大经办人员流程管控力度可以有效防范操作风险。资金业务操作需明确岗位职责与分工,优化业务流程,明确风险控制节点。资金业务要加强内部检查和审计,切实排查操作问题和风险,狠抓问题的落实整改,提高业务检查和审计的专业水平,促进内控管理和业务发展的良性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