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22岁。上大学已经习惯了离家的日子,工作后反而越发不适应。小镇里一栋小白楼里,没有梦想中亮堂堂的大厅,大气简约的环境,平易近人的客户,那时还是高高的柜台,旧旧的楼梯,嘈杂的环境。印象极深的是两扇大铁门,一下班,大门紧闭,关住了小镇外面的“繁华”,也关紧了我对美好事业的憧憬。 那时社上还有金库,每晚需要双人守库,布控以后关在小小的值班室里,格外煎熬。好在当时一起上班的伙伴能够朝夕相伴,互相安慰和鼓励,一起学习,一起努力,彼此支撑着步入平平淡淡的职场生涯。 食堂阿姨成了我们最亲近的人,她是个极其温和善良的家庭主妇,因为爱人曾当过村里的信用站会计,对信用社有感情,又因为烧菜手艺好,被请来当食堂师傅。每日她总是很用心做饭,搭配食材,把有限的时令蔬菜烹调成可口饭菜,调剂我们单调而乏味的生活,温暖两个在他乡奋斗的女孩。 第一年上班,从大年三十到大年初二值班。那三天,我们能见到的除了紧闭的大铁门,就只有食堂阿姨。本以为会格外冷清的年,因为有她,而有了特殊的记忆。该有的年夜饭,她默默为我们做好。大锅里咕嘟咕嘟炖着鱼,桌上摆着炒好的菜,她张罗我们围在桌边包饺子,嬉嬉闹闹地讲着家长里短,讲着信用社的历史和那些曾与信用社同风共雨的人。本就安静的小院里,因着这份烟火气,而有了家的味道。 那些年,打开门营业,我们是笑魇如花的农信人,为小镇上的人们送去贴心的服务;关上门,有一个人,操持着小家里的柴米油盐,让我们年轻的心沉静、成长、成熟。 所以,在那儿久了,最舍不得的是那顿年夜饭,袅袅热气中是另一种团圆,有家的味道,有年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