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的疫情爆发,到现在零星散发,已过去一年多的时间了。在这一年中,人们经历了与病毒的较量,更懂得了珍惜健康,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日子。疫情虽依然肆虐,但人与人之间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情意没有改变。就像冬天的严寒虽然席卷了大地,但人们心中的希望就如同春草,在地底一直暗自滋生萌芽,努力破土迎接下一个全新的春天。今年,不少远在他乡的人们将响应国家号召留守在住地过年,为疫情防控作出自己的贡献。年又快到了,时光不老,岁月依然,怀念儿时的年味儿,浓浓亲情常溢心间。 儿时的年味儿是从各种美食开始的。那时,一进腊月,街上的小商小贩们便明显多了起来,离老远的都能听到他们清脆的叫卖声。我们的街道那有一处废弃的井台,放假了孩子们都聚集在那玩,所以井台也成了小贩们的驻留地。有卖爆米花的、面包的、雪糕的、瓜子的,还有卖糖葫芦的。每当一个小贩推车或骑车站在井台附近时,孩子们便会聚拢过去,被各式各样的小零食所吸引,你一毛、我两毛的,买上一根雪糕、一串糖葫芦尝鲜。没带钱的孩子赶紧跑回家,和父母要钱,然后买了一起嘻嘻哈哈地吃,笑声飞出老远。 儿时的年味儿是从父亲母亲忙碌的身影中体现出来的。过了小年儿,家里的大人们就开始忙起来了。父亲抽空清扫院子,选日子扫房,除去房间的蛛网灰尘,母亲擦玻璃、镜子,为窗户换上新的窗纸,细心地贴上喜鹊登枝、连年有余的窗花、福字,一下子,节日的气氛便浓了起来。父亲早早地把柴劈好了,垛在月台的角落里,把家里养的公鸡宰了,收拾干净,割回过年的猪肉,切好备用。还要把奶奶家的院子收拾一下,看看有什么其他的事情要做。母亲忙着炸年丸子、炖肉、炸鱼,热腾腾的雾气在灶间弥漫开来,香味儿直扑人的鼻子,让孩子们忍不住直流口水。 儿时的年味儿是从集市的热闹中散发出来的。小时,最喜欢和父母去离村子七里多地的镇上赶集了。虽然天寒地冻,北风刺骨,坐在自行车上冻得直哆嗦,但内心却是火热而充满期盼的。到了集市上,人来人往,各色的商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给,长长的摊位占满了马路,一眼望不到边。各种叫卖声、车铃声、喇叭声交织在一起,好不热闹。赶集要为一家人添一身新衣服或买上几尺新布料,买上些日用的年货,买上几挂鞭、几根二踢脚,一些青菜,瓜子、糖块、水果等等,直到走得累了,手里拎的东西越来越沉,才会往回走。临走还要捎上几张年画,预备贴在正墙上,那样更有气氛了。 儿时的年味儿在年三十儿的晚上发酵到了极致。中午吃过年饭,下午大人们又准备着包饺子,各家各户传来当当的剁馅儿声。孩子们则在街上追逐着,拿根香点燃了小鞭炮,边扔边笑,清脆的鞭炮声过后,空气里飘起了好闻的硝烟味儿。晚上,一家人又围坐在一起吃饺子,看春节联欢晚会,其乐融融。当屋外各家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响起,孩子们再也坐不住了,提着自制的小灯笼相约一起出去看烟花,等别人家放完之后,在满地的碎纸中搜寻未燃着的鞭炮。如果找到了,就会像抢到宝贝似的高兴地直跳。除夕的当夜,孩子这条街那条街地跑来跑去,虽然满头大汗,内心却是非常知足的。 转眼间,儿时过年的场景成为了记忆,当年许多的旧事如今再也不能重现了。每当新年的脚步越走越近时,我们的内心却没有了儿时的欣喜和期盼,只会由衷地感叹又长了一岁。年味虽然淡了,亲情却愈来愈浓,回家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因为,我们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家在哪里,生命的起源在哪里。期盼着疫情早点过去,天下的人们都能团圆,一起过个幸福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