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宏观经济环境严峻及疫情防控等多重因素影响,农信机构不良贷款呈现迅速飙升的趋势,如何有效清收处置不良贷款对于农信机构的生存和发展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笔者结合业务实际,浅析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工作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农信机构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工作有所帮助。
难点一:思想问题严重。具体表现在:一是好人主义严重。不敢动真格,怕惹麻烦、得罪人。比如,在不良贷款责任认定与追究时,搞一团和气,无法将权力与责任对应起来,存在“雷声大、雨点小”情况,出了问题浅追究或者干脆不追究。二是担当意识不够强。在不良贷款清收处置时,不是以减少损失为原则,而是优先选择自己最不可能承担责任的方式,比如,新官不理旧账,新任者缺乏担当精神,担心被旧账所累,于是选择明哲保身,严重影响了清收处置质效。三是得过且过思想泛滥。秉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理念,无心管事,无力干事。比如,在大额不良贷款清收处置时,面对其周期长、见效慢、问题多等难题,非但不能迎难而上,而是往后退,躲着绕着走,甚至认为换届在即,“坚持就是胜利”,能拖则拖,能推则推,能等则等。 对策一:提高重视程度,解决思想问题。一是要像重视存款营销工作一样来重视清收工作。很大程度上可以说,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工作的成败,关键在于“一把手”的重视程度。只有“一把手”高度重视、身体力行,员工才不敢怠慢。反之清收工作的开展将举步维艰。二是健全离任审计制度,解决“新官不理旧账”问题。对前任者严格执行责任追究终身制度,防止给新任者留下“烂摊子”。同时,让理“旧账”与新任者位子、帽子挂钩,倒逼新任者增强责任意识。三是解放思想,灵活运用清收处置政策。在沿用以往好的传统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重点突出由管理向经营不良资产的转变,特别是政策的运用方面,应灵活多样,突破一些“框框”和瓶颈,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解放思想,勇于担当,敢于做决定。 难点二:清收组织构架有待加强。经过多年常规清收处置后,农信社面临不良贷款清收维权难度与日俱增,部分不良贷款最终将形成事实损失的堪忧局面。具体表现在:一是面对“钉子户”、“赖账户”,清收人员单兵作战力量薄弱,清收成效甚微,积极性受到影响。二是近年来贷款风险愈发突显,因不良贷款而产生的金融纠纷数量持续增长,打造更为专业的审判窗口迫在眉睫。 对策二:以“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为原则,各市审计中心、各基层农信机构强化清收组织架构支撑。一是各市审计中心成立清收大队,专门负责全市风险管理与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工作的组织领导、总体谋划和统筹推进。二是各基层农信机构设立清收大队和金融巡回法庭,为集中清收和依法清收提供有力保障。比如,邯郸农信是全省唯一一家实现辖内清收大队、金融巡回法庭全覆盖的市级农信机构,取得良好清收效果。2020年以来,邯郸农信辖内17家农信机构纷纷完善清收大队队伍建设,建章立制,按照“准剥离”管理运行模式,将部分不良贷款进行剥离,交由各自清收大队集中管理、集中清收,推动清收工作有效运行。2020年12月,邯郸农信17家农信机构实现金融巡回法庭全覆盖,破解了诉讼案件审理周期长、精力消耗大、结案率低、执行不到位等诸多难题。2021年以来,邯郸农信进一步优化“银行+司法”的常态化合作机制,建立“金融法庭+经侦+纪检+执行小组”机制,联合邯郸市中院实行“异地立案、执行”,全面提速诉讼清收进展。 难点三:探索不良资产处置新模式迫在眉睫。当前,面对不良贷款前清后增的强劲态势,农信社清收处置手段仍显薄弱。受制于人力、物力投入有限,清收水平早已见顶。呆账核销的条件虽然逐步放宽,但核销后不良清收、管理压力仍然存在。 对策三:助力发展应探索不良资产处置新模式。体量小、抗风险能力弱、人才匮乏、品牌知名度不高等因素,决定了县域法人农信社急需一个大平台对接更高领域。而省联社大平台正好可以解决基层行社在不良贷款清收处置方面“想做做不了,做了做不好”的窘境。一是加大省联社数据化清收大平台建设。发挥省联社主导作用,积极引入评级机构、资产管理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第三方机构,打造不良资产处置、信息发布、交易撮合为一体的综合性数据化清收大平台,对全省农信机构不良资产接收、管理和处置实现全覆盖,以“联合作战”解决辖内基层行社“各自为战”。进一步拓宽不良贷款处置途径,尤其是加快大额不良贷款处置进度,实现信息共享,解决异地资产处置问题。同时,提高标的资产透明度和披露信息的标准化,保证平台交易透明可靠,提升不良资产的交易效率。二是筹建省级农信AMC。2021年1月,银保监会印发了《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开展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试点,创新个人不良贷款处置方式。省联社要借助商业银行放开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的有利时机,争取政府支持,组织筹建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省级农信AMC,以市场化方式、法治化原则、专业化手段开展不良资产收购处置业务,全面提升农信机构不良资产专业化处置能力和管理水平。 难点四:不良贷款处置环节成为道德风险的高发领域。尽管不良资产处置政策要求越来越严格、农信社内部制度和流程越来越严密,处置操作流程也要求公开透明,但是由于不良贷款处置方法多样,处置流程复杂,回收不确定性大,仍然存在不少违规违法的可乘之机。具体表现在:一是滥用重组手段或非诉催收措施,丧失最佳追索时机,放任债务人转移资产。对不符合重组条件的债务人反复重组,甚至放弃原有担保条件重组等,对债务人不配合重组的放任长期逾期不及时采取诉讼措施。二是将司法追索流程形式化,帮助债务人逃废债。一些债务人与农信机构高管相互勾结,将司法追索高举轻放,将诉讼执行流程草草走一圈,实际并未深挖资产和用尽强制执行手段,最后通过核销的方式一核了之,协助债务人逃废债。 对策四:强化制度流程建设,防范贷款处置处置环节的各类风险。一是细化完善不良资产处置工作操作规则,严格规范各类处置方式的管理要求和程序要求。在此基础上,把信息公开作为防止暗箱操作最有效的防范手段。二是完善不良资产处置事前、事中、事后的内部控制机制。权力既要放在制度的笼子里,也要放在监督的阳光下。不良资产处置的事前监督主要包括换手尽职调查、第三方尽调估值等;事中的监督主要包括审管分离、分级审批权限等;事后监督主要包括处置完成后的审计检查、对处置项目后续跟踪,以及分析判断债权转让后续处置价值与银行转让价值之间的合理性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