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4日,三河农商银行举办了“业务知识我来讲”系列活动。此次培训聚焦结算业务规范与风险防控,围绕账户登记簿管理、账户变更与久悬账户激活、反假币操作规范三大模块,采用“理论+案例+实操”方式全面提升员工业务水平与处置能力。 聚焦核心业务难点,精准赋能实战技能提升。一是强化登记簿规范化管理,筑牢合规基础。结合《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及总行最新制度要求,黄土庄支行委派会计从登记簿要素完整性、填写时效性、印章管理规范等维度进行逐项解析。她通过高频错题案例分析,强调“登记簿是业务留痕的法定依据”,并以现场演示纠正参训人员在日期格式、摘要表述中的常见疏漏。二是深化账户全流程管理,严守风险防控底线。埝头支行委派会计围绕单位结算账户变更的审批流程、资料核验要点及久悬账户激活的风险评估展开详细讲解,特别指出:“账户信息变更涉及客户资金安全与反洗钱合规要求,必须坚持‘双人复核、动态跟踪’原则。”培训中引入“久悬账户激活”模拟案例,通过情景代入让参训人员直观掌握风险点识别与处置方法。例如,针对长期未动账户的激活流程,参训人员需结合客户尽职调查结果与系统预警信息综合研判,确保业务合规性与风险可控性。三是锤炼反假币实战能力,守护金融安全防线。康居分理处主任结合《中国人民银行货币鉴别及假币收缴管理办法》,对第五套人民币防伪特征、假币鉴定仪操作规范及假币收缴流程进行了系统且全面的讲解。在培训过程中,他通过展示多张不同面额人民币的实物样本,借助放大镜、紫外线灯等工具,详细剖析每一处防伪细节,让参训人员能够直观地认识真币与假币的差异。针对假币收缴流程,康居分理处主任还以实际案例为蓝本,从发现疑似假币、双人复核鉴别,到开具收缴凭证、告知客户权利等环节,一步步进行细致讲解。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培训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员工的业务能力。 创新培训模式,激发全员学习内生动力。一是推行“人人登台讲”,激活全员参与热情。本期活动采用“主讲人+点评人”双角色机制,三名业务骨干打破传统单向灌输模式,构建“双向互动、学用结合”的学习生态。在“久悬账户激活”案例讨论中,埝头委派会计提出“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定位潜在客户”的创新思路,引发全场热议。这种“经验共享+思维碰撞”的模式,既挖掘了基层员工潜力,又营造了比学赶超的良性氛围。二是强化案例教学与情景模拟,提升实操能力。培训中穿插真实业务场景模拟,如“客户投诉处理”“大额现金支取风险排查”等情景演练。高各庄支行委派会计在模拟中展现了冷静应对客户质疑、精准援引制度依据的专业素养,获得评委“逻辑清晰、处置得当”的高度评价。这种“沉浸式”教学模式,有效提升了员工应对复杂问题的实战能力。三是情景模拟实战,提升实战能力与沟通能力。在培训过程中精心穿插大量真实业务场景模拟,如“客户投诉处理”“大额现金支取风险排查”“账户信息变更审核”等。员工们在模拟场景中扮演不同角色,亲身经历业务操作的各个环节,有效提升了他们应对复杂问题的实战能力与沟通协调能力。 领导督导明方向,全员表态再出发。部署建立“问题反馈—资源整合—跟踪落实”响应机制,确保培训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一是建立分层分类培训体系,针对不同岗位设计差异化课程,如面向客户的“金融知识普及讲师”培养计划。二是完善“金讲台”评优机制,每季度评选“最佳课程开发奖”“金牌讲师”,激发全员内生动力。三是推动数字化学习资源整合,通过内部案例库共享、业务场景视频化教学等方式,打造常态化学习平台。 三河农商银行通过“业务知识我来讲”系列活动,成功提升了员工的业务能力,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金融人才队伍。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三河农商银行将继续秉持创新发展理念,不断优化培训体系,为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金融支撑,书写更加辉煌的发展篇章。
|